一、 毕业生离校安全教育
1、根据学生处布置的毕业生文明离校主题教育工作要点,各系对毕业班学生重点做好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以防醉酒滋事等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
2、师生与门卫冲突时有发生,请各系提醒老师特别是学生充分尊重门卫工作,配合门卫管理。
二、大学生警惕招聘陷阱
各系提醒和引导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特别是大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做好招聘工作的安全防范事宜,以防学生上当受骗。
眼下,不少大学生面临实习或毕业,暑期也即将来临,在同学们参加各类招聘或是暑期培训的时候,需要格外提醒,警惕招聘陷阱和“空壳”培训班,求职时务必要选择正规公司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具体防范方法,看防诈骗宝典。
第一种:“双簧”诈骗
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第二种:“捉迷藏”诈骗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示,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传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其根本没有去兑现,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一般应聘者求职心切,只能采取一档多投的方法以尽快上岗,只要能找到工作,且被骗钱财金额不大,也就自认倒霉了。
第三种:“流窜”招聘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待应聘者等不到上岗通知找上门来时早已是人去楼空或物是人非了。
第四种:“网络”诈骗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第五种:“找关系”诈骗
骗子谎称与某某单位领导或某某局局长是亲戚或朋友,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但走后门总是免不了要花钱打点,于是便顺理成章地从求职者口袋中“掏”走了钱。
第六种:“假证”诈骗
非法中介一般都没有完备的职业介绍许可证,仅仅靠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两把椅子就营业。
第七种:“合同陷阱”诈骗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所串通皮包公司与求职者签订合同,要求求职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以各种理由予以辞退。
第八种:“培训”诈骗
一些非法培训机构、美容美发店、桑拿按摩中心以培训并安排工作为名,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或卷款潜逃,或不安排工作。
第九种:“高薪为诱饵”诈骗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就以夸张、离谱的高薪为诱饵。例如,一家根本就不起眼的公司,开出“欢迎社会新人,薪水5000元起”这样诱人的高薪来诱使求职者上钩。等到求职者办理“入职手续”时,对方就会要求应聘者交“建档费”、“服装费”“风险压金”。
第十种:“廉价劳动力”诈骗
一些用人单位看准了求职者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心切的心理,以试用期为名赚廉价劳动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了毕业生,因为试用期的工资低,这些用人单位实际上是在赚廉价劳动力。
第十一种:“剽窃求职者作品”诈骗
这是求职者遭遇的智力陷阱,智力陷阱则是指以考试为名无偿占有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劳动成果。现在招聘过程中的骗取“智力”很常见。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更为恶劣。而广大求职者要具备慧眼,多加小心。
第十二种:“违约金”诈骗
“有些用人单位太黑了,签完协议后,采取卑鄙的手段收取毕业生的违约金。”某大学就业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说,一些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协议期间采取各种手段逼毕业生主动提出辞职,然后收取违约金,最高的违约金竟达5万元。
防范建议:
1、大学生在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在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切勿亲信传言。
2、竟可能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环境是否固定正规。
3、慎签用工合同,不要轻易交纳各种费用,以免受骗上当。
4、发现受骗,及时拨打110举报,寻求警方帮助。
三、公交车火灾逃生六准则
公交车是承载大众的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火灾,因为其空间狭小密闭,人员密集,疏散不易,更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增强人们自w优德88网防火保护意识,学会自助逃生的简易方法非常必要。
1、脱离现场:公交车上出现火灾,火势多发展迅猛,司乘人员应立即打开门窗就近迅速撤离。当门窗无法正常开启时,如果没有安全锤,乘客可用手肘部或脚跟部击碎车窗玻璃脱险。
2、遮住口鼻:烟雾中往往有大量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吸入后容易造成窒息而死亡。资料显示,火灾中被浓烟熏呛致死的是烧死的4-5倍。用毛巾或衣物遮掩口鼻,不但可以减少烟气的吸入还可以过滤微碳粒,可有效防止窒息的发生。
3、低姿行进:因火势顺空气上升,在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中,烟雾往往是比较轻的。俯身低姿行走,可以较好地规避烟雾并且可以避免火焰直接灼伤。
4、短暂屏气:由于公交车空间狭小密闭,浓烟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很高。在含有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们呼吸2-3次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死亡。所以在冲出火灾现场的瞬间,屏气将助你安然摆脱火海。
5、切忌喊叫:公交车上出现火灾,烟雾的流动方向就是火焰蔓延的途径,烟雾和火焰会随着人的叫喊吸入呼吸道,从而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和肺脏损伤。故在火灾现场不要大喊大叫,应保持沉着冷静,方可化险为夷。
6、衣燃勿奔:你冲出火海时如果发现衣服着火,切勿狂奔乱跑。奔跑等于加速了空气的流通,氧气助燃愈烧愈烈;另外还可将火种播散引发新的火灾。这时应当脱掉燃烧的衣帽,如来不及可就地翻滚压灭身上的火焰。
火灾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在火灾发生时应采用适宜的自助逃生方法,切不可坐以待毙,丧失逃生的最佳时机。
四、端午警惕网购、刷微博、下电影陷阱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不少网友都选择宅在家里度过这三天小长假,网购、刷微博、看大片成为了假期的主要休闲娱乐项目。不过,瑞星安全专家提醒广大网友,每逢节假日都是黑客利用网络传播病毒或进行钓鱼诈骗的高发期。因此,网友们在端午节期间上网,应谨防以下几种陷阱:
陷阱一:假冒团购网站骗钱财
端午节期间,不少团购网站都在进行粽子礼盒、进口水果、节日套装等团购促销活动,而其中不乏假冒的钓鱼网站混在其中。据瑞星安全专家介绍,有些钓鱼网站伪装成正规团购网站,以制作精良的页面吸引网友点击,通过伪造的高销量作为幌子,利用打折促销等手段吸引网友购买,而一旦网友付款,就会掉入骗子的陷阱。届时,网友不仅收不到所买商品,还会被骗子掏空银行卡内的钱款。
陷阱二:微博假中奖信息满天飞
不少网友在假日期间会花上大把的时间泡在微博上,而目前通过微博进行网络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散播“中奖”信息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钓鱼欺诈手段。据瑞星安全专家介绍,骗子经常会通过微博平台私信给网友告知其中奖,且中奖金额及奖品价值不菲,而后将网友指向钓鱼网站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来进一步诈骗,同时还会以高额的奖金或奖品作为诱饵,骗取用户钱款,并盗取用户在领奖页面中所提交的各类隐私信息。
陷阱三:病毒依附大片而来
假日期间,不少网友还会选择在家观看大片来打发时间,前一阵热播的《中国合伙人》、《致青春》、《钢铁侠3》等大片已能在一些网站下载或在线观看。据瑞星安全专家介绍,黑客往往会将热播的电影或电视剧制成带毒文件,在网上大肆传播,同时还会将恶意代码植入到一些视频网站页面中,当网友下载或在线观看时,电脑就会中毒。用户电脑一旦中毒,不仅面临电脑内的数据被窃、虚拟财产被盗等风险,同时还会泄露隐私信息。
在此,瑞星安全专家针对以上情况给出几点防范建议:
1、在线购物请到大型正规网站购买,不要轻信价格过低的打折促销信息,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同时,安装专业的防火墙软件,没有防火墙的用户可以使用永久免费的瑞星个人防火墙V16,其智能反钓鱼功能可以有效拦截各类钓鱼网站,保护用户网购安全;
2、切勿轻信各类中奖信息,收到中奖信息后需与官方进行核实,同时还需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对于任何需要提交个人信息的网站,网友都应谨慎对待,以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3、在线观看影片时,请到大型正规视频网站观看,如需下载视频文件,请在下载后使用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扫描。
四、一条内容为“捡到白娅倩准考证,考点市一中,联系电话XXX“的微博在网上疯转。经核实,该考生考点在甘肃庆阳一中,目前准考证已被寻回。不法分子目前可能在全国各地传播准考证丢失信息改上了吸费手机号,请停止转发,勿让骗子利用善心!
五、网上四、六级试卷答案全是骗局
每当四、六级英语考试临近,网上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骗局。考生一定要保持清醒,及时分辨虚假、敲诈信息,以免上当受骗。网络上存在着一大批以四、六级辅导、答案售卖为由的钓鱼木马网站,用户在上网浏览时,如遇杀毒软件弹窗警告,最好立即停止浏览,以防中毒。警方提示考生在浏览相关高考信息时,要谨记以下两点:
第一,网上所谓提供四、六级答案(如遇答案买卖、冲刺辅导网站等)全部是骗局,需要冷静对待,同时参考安全软件给出的安全提示,进行操作。
第二,从网上了解复习信息或购买备考资料,也需要从专业、正规的网站购买,以免遭受损失。在浏览相关信息和网购前,应及时为电脑安装电脑管家等安全软件,并开启财产保镖功能,以免因一时的不当造成财产损失,影响备考的节奏和心态。
六、谨防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诈骗警情
目前,张家港港华燃气公司已向市民发出短信预警提示。警方提请广大市民做好防范,尤其要告知家中留守老人不要轻易相信上门推销燃气报警器或其他燃气设备的人员,遇到此类人员可致电燃气公司进行核实,谨防上当受骗。张家港港华燃气公司咨询电话:58116999。
七、最高法公布3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
今日最高法公布三起案例: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利用教师身份侵害学生身心健康)、李艳勤故意伤害案(继母借教育之名虐待继女)和邓家文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案(指使未成年人入户盗窃)。鲍某某已被依法执行死刑。
八、年轻父母上微博、论坛或QQ聊天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隐藏QQ号及邮箱地址。如需留下QQ号、邮箱等信息,建议备一个专用QQ或邮箱。此外,每次留QQ号时,可以不规则地在QQ号的数字之间留出空格或用大写小写英文混合书写,这样的信息不容易被不法分子搜索出来。
2、个人相册要对陌生人加密。如果家长的博客或QQ空间里可随意看到孩的“萌照”,则容易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网上留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号码。
3、慎开定位功能。很多家长使用智能手机,所安装的手机软件大多有全球定位攻能。现在一些如微信或微博等软件都可以让家长将自己所在的位置等信息进行分享。正因如此,家长很可能无意间在微博上泄漏了自己和孩子的行踪。因此,民警建议一些手机软件的定位功能还是慎开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