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录取:高职招生改革风生水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高考招生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不少积极进展。尤其是在高职招生方面,多个省份进行试点,推出了不同的改革思路与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江苏和湖北三省。】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纲要的表述,包含两个主要改革指向,其一是放权,即高职院校入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从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级政府;其二是分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实行单独考试,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近年来已在一些省份展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升入高职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高职单考单招,二是高考+会考统招,三是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只针对技校、中专和职高毕业生;“高考+会考”针对高中毕业生,高职自主招生面向所有考生。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全国已经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考试。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各试点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自己或联合行业、企业组织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构建“知识+技能”的考试科目体系,力争根据本校特点来招收适合的学生。
浙江
浙江省从2009年起实行分类测试的高考模式,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的基础上,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报考院校分别对应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2010年,高职、高专类院校招生考试以“技术”科目取代第一类和第二类院校的“文综”、“理综”和“自选”科目。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主要有四种招生模式,分别为统考统招、单考单招、“校考单录”自主招生、“校考+高考”自主招生。
上海
今年上海首次实行应届高中生凭学业水平考试10门成绩申请入学高职专科,高中生不用像往年一样参加文化考试。应届高中生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即不满10门,则须和应、往届“三校生”参加各所学校所在组的入学测试。招生院校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考生成绩等第,依照学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成绩使用办法,对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等第自主折算,并在此基础上加试素质技能测试,满分为100分,形成自高而低的排序名单。其中,对考生物理、化学、生命科学3门科目的技能操作及英语听说测试成绩,由招生院校自主决定其使用办法。
北京
从2010年起,北京高职招生形式有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和高会统招三种。其中,高会统招将以“高考统考科目成绩加会考成绩”为录取依据,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高会统招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三科,会考备选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高职校可从会考备选科目中选定2或3门,并提出成绩等级要求,提前向考生公布。录取时,考生会考成绩满足学校要求后,按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投档。今年高招,北京市17所高职院校将有近一半招生计划用于招收农村户籍考生。
■观点
创特色明定位选拔多样化人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郑若玲 朱贺玲
高职自主招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育部于2007年试点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目前试点院校范围已扩大到200所,按照规定,各试点高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文化考试,也可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相关录取工作;另一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探索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创新模式,其报考条件、招生流程、考核方法及录取规则更为灵活,试点院校一般为省市级示范性优质高职院校,一些办学行为规范、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民办高职院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两种招生模式录取的考生在学籍注册、收费、学生管理、奖助学待遇以及学历文凭等方面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考生完全相同。
自主招生是高职院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职院校合理分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高职招生考试评价机制的创新之举,是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人才选拔模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创新自主招生模式,湖北2011年在机械类专业试行技能高考,并逐年扩大技能高考的专业覆盖面;江苏、福建两省试行注册入学,其中福建省由省招生委员会划定注册入学试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江苏则由相关院校对考试成绩或考生技能水平提出要求;宁夏高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录取模式定向招收中南部山区生态移民子女;浙江推出“校考单录”和“校考加高考”两种自主招生模式;广东积极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模式;上海、山西、安徽推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面试或技能测试成绩的选拔模式;福建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高职单招招生对象,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应届毕业生免试入读高等职业学校试点工作。
目前,多数高校在面试环节以问答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能力倾向、个性特长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院校会设置心理素质测验甚至才艺展示环节以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另有试点高职院校直接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参与面试。上海市一些院校则是采用综合素质卷来考核学生能力。以上考核方式均是值得借鉴与保持的,另外,笔者认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高职院校可考虑与普通高中建立即时信息通道,参考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学只需尽可能如实、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至于评判的任务则交由高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要求选择相应的标准和权重。
在传统的招生录取模式下,高职始终处于高考录取的末端环节,如何突破生源困境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其一,应强化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只是类型不同,而非层次差异,只有达成这样的共识,社会对高职自主招生的认同感才会逐渐增加,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才会逐步走向多元和务实,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才会日趋理性。其二,高职院校应强化内功,突出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同时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以及管理制度,打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升学及进修渠道,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招生为高职院校选拔多样化人才,创树特色,促进良性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促进高职院校合理定位,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完善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自主招生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个性化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全方位完善招生方式、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同时汲取欧美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为自身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0日第3版